为什么韩国的身份证上非得印几个汉字?这个问题在国外的问答网站上炸出了一堆韩国人的“精神分裂现场”。
一边恨不得把汉字说成自家祖传宝贝,一边又不得不靠它来区分“朴昌范”和“朴国昌”这种容易引发国际笑话的名字。
有位韩国法学硕士的辩解堪称魔幻:“汉字不是中国的!秦始皇只是强迫大家用秦朝汉字而已。”
好家伙,按这逻辑,全世界用阿拉伯数字的国家都能宣称数字是自家发明的了。
更厉害的是,他讲“韩国人用汉字命名乃为习俗”,但全然未提及此习俗的缘由,韩文实际上属于一种拼音文字。仅仅凭借“HongJitong”这样的拼写,究竟指的是“洪吉童”,亦或是“红鸡桶”,皆需借助汉字来予以确定。
2023年,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,全国前五大姓氏占据了总人口的54%,重名率之高令人诧异。如果没有汉字进行标注,甚至连法院的传票都有可能送错对象。
网友CharlieLee的暴论更逗:“我们用汉字但不代表它是中文!”
这就像是美国人讲:“我们吃汉堡包,不过那制作面包的却是德国人,所以汉堡包不能算作美国菜。”
至于他反问“你会说美国话吗”建议他先查查英语的祖宗是谁。
另一位韩国网友的破防现场更精彩:“汉字是东南亚共有的!”
可惜历史书上写得很清楚,朝鲜半岛的汉字是西汉时从中国传入的,连他们的《三国史记》都是用汉字写的当然,现在大多数韩国人看不懂,毕竟他们中学汉字课比例只剩5%来源(来源:韩国教育部2022年课程大纲)。
最犀利的吐槽来自何先生:“不用汉字?那韩国人就没名字啦!”他列举的“洪吉童变红鸡桶”这一案例,堪称灵魂的暴击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韩国的法律条文至今仍保留着汉字术语,仅仅因为纯韩文表述会使“合同变笑话”。至于那些人鼓吹汉字韩国起源论,本质上与宣称孔子是韩国人如出一辙,属于宇宙起源综合征到了晚期。
美国网友Jake的观察最为扎心:韩国的那些精英们,在名片的正面,印上汉字来装点门面,而在名片的反面,则立刻标注出英文发音,毕竟他们自身或许都难以正确念出那些汉字。
他那个靠着爸妈督促着去学习汉字的韩国室友,极好地阐释了韩国上层对于汉字所呈现出的那种矛盾态度:嘴巴上表现出嫌弃,可身体却很诚实。
而网友hanyumo的爬山见闻更为荒诞:韩国的年轻人,对着祖宗的墓碑,一脸懵懂,并且还得依靠中国游客来进行翻译。
说到底身份证上的汉字就如同韩国文化的一个“补丁”,既体现出韩文作为拼音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先天不足,也展现出他们推行“去中国化”所导致的尴尬状况。
当韩国网民还在争辩“汉字到底属于谁”之际,不妨去看看自己国家的历史档案馆,那些他们自己都很难理解的汉字文献,实际上早就给出了答案。
振兴配资-振兴配资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-无锡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